爱东营讯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期,我市各县区(市属开发区)陆续公布2025年度民生实事项目清单。新的一年,各县区(市属开发区)围绕教育、医疗、养老、交通、环境等多个领域,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小切口”推动“大民生”,陆续公布81件民生实事,将一桩桩惠民实事落实到群众心坎上,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东营区(13件)
城市品质提升
对城市关键节点进行绿化提升;对部分城市道路进行维修提升;对部分市政设施进行更新改造。推进东营火车站片区环境综合整治、胜利花苑片区公交车停车场便民项目、雪亮工程维保提升项目、东辛片区社会服务中心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物业管理服务能力。
农村人居环境提升
持续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开展“美丽庭院”建设。
供暖保障能力提升
实施清洁供暖试点提升项目;实施供暖薄弱点位管网设施更新改造。
便民电力设施改造
新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优化提升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改造既有居住区充电设施供电网络;实施供电未直管小区供配电设施改造。
教育教学环境提升
实施中小学、幼儿园周边安全设施提升,对学校周边道路施划临时停车区、改造绿化带,开辟学校进出专用通道;开展安全护学行动,实施校舍维修、教育设施配备工程;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周边“三件套”建设;推进新区北部片区幼儿园建设;在学校周边打造学生照护中心。
基层医疗保障能力提升
实施镇(街道)村(社区)医疗服务保障提升;完善分级诊疗体系;优化医共体中心药房模式。
养老服务保障提升
推进区城市健康医养中心项目、区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设;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为经济困难老年人提供补贴。
文化体育惠民
打造“乡村文化礼堂”;在村(社区)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演出;开展“新六艺”公益培训;打造城市书房;提供文化馆、图书馆(站)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优化城乡社区健身设施。
就业创业扩容提质
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500人;面向企业职工、农村劳动力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1000人次;落实社会保险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等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扶持创业100人次;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一站式”服务。
特殊群体关爱救助
实施“救急难”慈善救助;开展“荧光行”关爱行动;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诊治救助保险;为残疾人群提供机构托养、日间照料及居家托养服务,发放生活补贴、护理补贴;为在定点机构接受康复训练的0—17岁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服务;为特殊儿童群体提供保障服务;为计划生育家庭提供特别扶助。
妇女儿童关心关爱
开展“工助未来 伴你成长”职工子女托管班;新增普惠托位,提升托育服务管理能力;为35—64岁农村妇女、城镇无业妇女提供免费“两癌”筛查服务;为在孕妇女(含流动人口)提供免费孕期胎儿B超监护和产前筛查服务。
公共安全守护保险
实施“生命安全 应急救护”项目;为农民提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补贴;提供民生综合保险服务;提供防贫保险服务。
便民惠民消费行动
开展“2025惠享东营消费年”活动,围绕汽车、家电、家装落实以旧换新政策;优化提升“两圈一街”;实施放心消费提升行动。
河口区(10件)
中小学学生睡眠保障
增加宿舍床位供给,在胜利十三中、胜利五十五中、义和镇中心学校、新户镇中心学校、河口一小现有校舍基础上,将具备改造条件的房间改造为学生宿舍,并购置床、空调、窗帘等设施,为学生提供午休保障;改善学生住宿环境,对实验中学、实验小学、六合街道中学、新户镇太平中学学生宿舍楼内部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更换。
校园及周边安全提升
加快城区范围内中小学及幼儿园周边安全设施建设;加强学校周边秩序整治,新建胜利五十五中校外停车场并配建相应设施,实现“人车分流”;开展安全护学行动,加强校园周边重点部位巡逻防控和交通秩序维护,每日早晚安排警力参与护学执勤;为全区所有学校补充更新安防器械,增设校门口防撞设施等。
托幼一体化
托育改造工程,对实验幼儿园、河安幼儿园、湖滨新区幼儿园、西湖印象幼儿园、枫林绿洲幼儿园、河兴幼儿园、河阳幼儿园进行园舍改造并购置设施设备,建设大、小托班各1个,新增托位280个;新增普惠性托位150个,每个托位按照1000元标准发放一次性建设补助;建设2家标准“向日葵亲子小屋”,依托向日葵亲子小屋开展健康指导、亲子活动、家长课堂、宣传教育等活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在2处社区开展0—3岁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每处社区每年开展24期,共48期。
改善村镇两级医疗服务条件
建设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提档升级区第二人民医院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将3家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为中医特色卫生院,2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为特色专科卫生院;改造提升村卫生室设施服务,对全区80家村卫生室按照“五有两全三提升一满意”标准改造提升;加强基层医疗帮扶培训,组织全区乡村医生开展培训;医疗布局优化提升,改善医疗机构诊疗环境。深化区人民医院与六合街道卫生院、区第二人民医院与马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共建,完成区第二人民医院门诊病房综合楼、河口街道卫生院搬迁投用,推进六合街道卫生院、新户镇中心卫生院改造提升,改善医疗机构诊疗环境。
“河苗计划”托管服务
开设“萤火虫学堂”和“工助未来”职工子女托管班31处,提供暑期4—5周、寒假2—3周的托管服务。通过聘请兼职老师,在寒、暑假期间为6—11岁的城市社区无人看管少年儿童、农民工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及职工子女提供学业辅导等托管服务。
消防安全守护工程
为区消防救援大队、河庆路消防站、河口蓝色经济产业园特勤消防站购置部分消防车辆及配套灭火救援装备;完善提升河口蓝色经济产业园一级消防站,增配20名政府专职消防队员,配备消防车及消防救援装备器材;完成5个镇(街道)专职消防队和消防工作站及95个村(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建设山东省三级消防科普教育基地,配备火灾隐患排查系统、119模拟报警系统、模拟火灾试验台、模拟电动车火灾试验台等设施设备。
充电、直供电配套完善
电动自行车充电桩配建,在城区配建7290个充电桩,729组充电停车棚,运营成本由区政府进行补贴,补贴后居民充电价格按不高于0.5元/度收取;改造供电未直管小区供配电设施,继续实施居住区供配电改造项目,完成23个供电未直管小区供电改造工程,涉及184栋3586户,实现居民用电网上缴费。
改善农村出行条件
针对河口街道、六合街道、义和镇、新户镇、孤岛镇内部分乡村公路、道路进行改造提升、新建,涉及公路全长20.6千米;对新户镇部分路面进行新建,全长3.5千米。
特困群体帮扶救助
对全区有康复需求且在定点机构内接受康复训练的0-17岁残疾儿童给予康复训练补助和送训补贴,康复救助儿童不低于50名;对区内不低于25户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智能化无障碍改造,原则上按户均2500元标准改造。
社区居住环境改善
社区基础设施提升,按“轻重缓急”原则,对城区内的河盛、河通、河运等部分住宅小区漏水屋顶进行维修,对部分坑洼不平破损道路进行维修及井盖更换,对重点部位脱落墙皮进行修缮;对建成时间较长的20余座城市公厕进行维修,更新城乡生活垃圾收集容器1000个。
垦利区(12件)
道路畅通工程
改善农村出行条件,新改建农村公路30公里,养护管理167公里;广兴路联通改造工程,新建穿荣乌高速道路,新建排水管线,建设独立的雨水感应设施;对民丰大道等路段施划3.5万平方米道路标线。
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实施供热“温暖工程”,对15个住宅小区供热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推行小区分户计量改造,新建1座地热能源站,开采1对中深层地热井;对3处农贸市场进行改造提升。燃气安全提升,对居民用户、商户、小区、人员密集场所燃气设施及绿洲路供气管网进行改造提升;水源地保护,对胜利水库、永镇水库基础设施进行提升;对4个供电未直管小区943户居民供配电设施实施改造,提升小区供配电设施安全水平;完成5个既有住宅小区充电基础设施供电网络改造,惠及既有固定车位1200个;新建快速充电站2座、充电桩4台。
农田水利灌排设施提升
新建、维修改造泵站20座,衬砌渠道9千米、渠系建筑物130座,疏浚沟渠189千米,修建田间道路4千米,垦东水库盐碱地改良3500亩,盐碱地示范项目1500亩。
教育教学服务保障
实施校安工程,完善55所学校周边区域各类交通设施及标识;校园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开展安全护学行动;中小学、幼儿园配套建设提升,在5所中小学、幼儿园周边公共空间建设配置“家长等候区、小游园和公厕”一体化空间场所;林业大厦院内改造停车位。
教育教学设施提升
职业中专改扩建,新建教学楼、男女生公寓、学生餐厅、换热站泵房,完成配套设施建设及设备安装;为第三实验学校新建科创楼,新增31间功能室,完成配套设施建设及设备安装;为区直学校更新教师用微机468台。
丰富群众生活
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建设1处城市书房,开展“进千村乐万家”文化惠民演出活动641场次;开展系列体育活动,举办村BA、气排球、足球系列比赛,举办社区运动会30场,配备健身器材90件;开展便民惠民消费活动,开展“2025惠享垦利消费年”活动;优化提升“两圈一街”,重点建设城市商圈2个,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1个;实施放心消费提升行动。
反诈宣传防范
深化反诈宣传防范教育,开展明白纸入户、公益宣传“亮屏”,提升全区居民反诈意识。
消防救援能力提升
维修消火栓138套,新建消火栓5套、消防水鹤10个,更新配备消防灭火、抢险救援器材,完成东部片区消防站设施配备。
医疗服务扩容提质
提档升级胜坨镇卫生院为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服务能力达到二级医院标准;建设1处中医特色卫生院、2处特色专科卫生院;完成16处村卫生室“五有两全三提升”改造,规范化培训乡村医生50名;完善梯次帮扶机制,组织不低于40名业务骨干下沉基层、开展对口帮扶工作;拆除区第二人民医院原有建筑物,原址新建7620平方米病房楼、完成设施设备配套;为6家镇街卫生院购置医疗设备,对2处镇街卫生院、31处村卫生室进行改造,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就医环境。
就业创业提升
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000人;新开发城乡公益岗788个;开展招聘活动30场以上;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000人次;落实创业扶持政策,促进创业带动就业200人以上。
提升“一老一小”服务能力
建设2家标准“向日葵亲子小屋”,组建托幼辅导员师资队伍,开展健康指导、亲子活动、家长课堂、宣传教育等活动;在8处社区示范家长学校开展0—3岁家庭教育指导服务192期;推进垦利区医养结合示范培育项目建设,增加医养服务供给;为221名分散特困供养、失能、失独及80岁以上低保空巢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新建3处城乡老年助餐服务点;改造提升社会福利中心基础设施。
加强特殊群体困难群体救助
对有康复需求且在定点机构内接受康复训练的0—17岁残疾儿童给予康复训练补助和送训补贴,新增救助儿童80人;为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机构托养服务、日间照料服务及居家托养服务;做大做强“救急难”基金,深化“荧(营)光行·恳相助”关爱行动;计生家庭保险标准提高至1000元/人。
广饶县(10件)
校园安全守护
对全县64所中小学、幼儿园周边安全设施进行完善,在14所学校周边配套建设等候区等。
办学条件改善
为12所学校学生宿舍配备空调;为8所学校更新智能黑板;对10所学校食堂进行改造提升;对广饶一中4处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进行升级改造;为16所中小学更新信息科技教室。
就业服务提质
开展招聘活动,扩大城镇新增就业;落实新聘用大学生生活、住房等补贴政策,引进青年人才;新开发城乡公益岗;开展多元化职业技能培训。
医疗服务提升
在全县3处二级公立医疗机构配备分类探测安检门和智能X线安检系统;为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CT、彩超设备,建设县域医共体中心药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为4个镇街居民小区安装灭蚊灯,开展春秋季灭鼠行动,减少病媒生物危害。
居住环境改善
对城区居民供热管网、老旧换热站进行维修改造;建设客服中心,对突发情况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实施清洁能源取暖工程,拓宽天然气气源渠道;对乐安街道鹏杰花苑小区供热管网进行改造提升,接入市政供热管网;对广饶街道乐园南区、乐园北区、公路局家属院3个住宅小区进行改造提升;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对30个供电未直管小区1.04万户居民供配电设施实施改造,实现居民用电网上缴费。
便民设施改造
新建公厕6处,优化城市公共卫生环境;对济安路(市场街至花苑路段)、广颖路(正安路至长安路段)人行道进行改造;更新城乡生活垃圾容器,营造宜居生活环境。
农村道路提升
实施农村公路新建改建工程30公里;对农村公路定期保洁养护,实施以坑槽修补为主的路面状况改善项目48公里。
儿童成长关爱
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和利用自有房产新增托位100个;建设2家“向日葵亲子小屋”,开展健康指导、亲子活动、宣传教育等;开展普惠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开设家庭成长课堂,完善3岁及以下婴幼儿家庭育儿指导服务;做好离婚辅导服务,加强对适龄青年和新婚家庭的婚恋观、家庭观引导。
重点群体帮扶
落实低保、特困等基本生活救助制度,做大做强“救急难”基金,实施低收入人口常态化救助帮扶闭环工程,加大困难群众帮扶力度;对2处敬老院进行改造提升。开发智慧居家服务小程序,开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对全县有康复需求且在定点机构接受康复训练的0—17岁残疾儿童,给予康复训练补助和送训补贴;为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机构托养、日间照料和居家托养服务。
丰富文体生活
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建设“城市书房”1处;开展“进千村乐万家”文化惠民演出1000场次以上;实施体育健身设施进公园项目4个,增设公园体育健身便民设施。
利津县(10件)
农村道路安全畅通工程
新改建四好农村路60公里以上,提升完善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安保设备;对危化品通行路线等重点管控区域道路交通管控设备进行智能化提升。
农田灌排体系治理强基工程
实施宫家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清淤沟渠,衬砌斗农渠,配套泵站、管道等设施;对全县干支渠、斗农毛渠进行清淤疏浚治理,打通灌排堵点。
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质及免费蛋奶扩供行动
为全县农村中小学更新课桌椅,改善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宿舍条件,改造部分农村校园运动场地,建设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全县所有农村中学生、小学生每人每日供应1包课间奶,继续为义务教育学校在校就餐学生每人每日供应鸡蛋1个,持续改善农村学生的营养健康状况。
老旧小区改造及物业提升工程
对2005年前建成的城乡居民小区进行电力线路、设施改造,为居民提供安全、高效、便利的直供电服务;对苏南小区等12个小区进行外墙保温及外立面提升改造,实现城区2005年前建成的既有住宅节能改造全覆盖;推行“红色物业”全覆盖,提升物业服务水平。
便民商业服务设施提升工程
在银座商圈、凤凰广场北广场等区域打造便民商业服务设施,统一设计美观实用的固定式厢式排档车辆,配套给排水、供电等设施;加强城市商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和特色商业街建设。
医疗惠民及县乡村服务设施提升行动
在“津十条”基础上进一步推出系列医疗惠民政策,包括开展基层健康义诊、顺产分娩免收自付费用、特困人员和孤困儿童住院费全免等;建设医共体审方中心、慢病管理中心;依托县中医院,建设中医药综合管理服务中心;改善县妇幼保健院和部分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环境,更新部分医疗设备;改造提升薄弱村卫生室,达到“五有两全三提升”服务标准;为计生特殊家庭办理住院综合保险,提升保障水平。
助创业、促就业行动
开展创业主体扶助行动,加大创业贷款财政贴息力度,落实企业聘用大学生人才补贴、人才购房补贴等政策。开展创业载体培育行动,提升数据产业园等创业载体管理水平,支持老街长巷等创业街区建设,为创业者提供免租房和减免租金政策。开展重点产业和企业就业支撑行动,对就业示范效应好的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提供用工支持等专项服务,开展“职选利津”“凤凰城引才”等主题专项招聘活动。
居民饮水水质提升及供水安全保障工程
建设供水能力10万立方米/天的水厂1处,采用深度处理工艺,改造水厂沉淀池、滤池,增设活性炭处理,提升出厂水质;改造老旧管线,实施农村供水维修养护工程,加强水质检测,实现从水源地到水龙头全过程水质提升。
人居环境养殖气味治理行动
加强畜禽养殖异味全过程治理,升级粪污处理工艺技术,减少养殖异味产生;在养殖集中的盐窝镇成立无人机飞防队伍,建设肉羊养殖周转棚,升级改造规模畜禽养殖场自建粪污处理设施,推动规模以下畜禽养殖专业户改进清粪工艺。
城乡充电设施便民工程
为城乡既有住宅小区建设电动自行车棚。在城乡公共停车场、小区停车场、村庄停车场等,建设电动汽车充电设施。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15件)
扩大优化教育资源供给
建设东营市莒州路中学;逐步完善区内中学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设备配备;对开发区所属学校幼儿园实施维修改造。
校园周边安全整治行动
在部分学校门口建设改造学生护学通道;完善开发区48所学校周边区域各类交通设施及标识,同时加强校园周边重点部位巡逻防控和交通秩序维护,安排警力参与护学执勤;在部分学校安装人脸识别采集设备,接入公安后台分析研判系统;完善部分学校防冲撞设施等防护设施。
关爱少年儿童计划
对开发区辖区内6500余名幼儿园大班(5—6岁)儿童,开展免费口腔健康检查及免费涂氟防龋活动;实施1个普惠托育服务机构高标准发展提升项目;建设2处“向日葵亲子小屋”,组建托育辅导员师资队伍,定期培训,并开展健康指导、亲子活动、家长课堂、宣传教育等活动;在开发区范围内7处社区开展0—3岁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养老服务能力提升行动
为具有开发区户籍并居住在辖区内的失独、建档立卡贫困、散居城乡特困、困难空巢、重点优抚对象、重度失能等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打造东城街道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驿站,开展为老服务项目,争创全国老年友好型社区。
实施体育惠民工程
在区内12个公园内安装体育健身设施;对老旧破损体育场地设施进行维修改造;对辖区内体育器材进行巡检、更新配套及管护。
改善提升人居生活环境
实施生活垃圾分类运营改造提升项目;在部分小区开展防汛物资配备、坡改梯、文化场所翻修工作;建设装修垃圾一站式服务平台,逐步推广装修垃圾预约收运;实施全民燃气责任保险项目,为辖区天然气及液化气居民用户、流动摊点等缴纳燃气责任保险。
开展困难群体帮扶行动
为全区享受低保、脱贫享受政策人口、监测帮扶对象(指致贫风险未消除的)中的持证重度残疾人家庭发放水电气暖补贴;加强困难群体救助,建设1处社区级救联体,深化“荧(营)光行”关爱行动。
多元化提升社区治理
开展让爱相伴·邻里情、让爱相伴·节日庆、走访慰问等关爱活动;开展儿童友好社区治理活动,招募儿童认领社区开展微改造项目,并设置四点半课堂、儿童临时托管点;增设2—3所青年夜校,并在社区内设置共享自习室、居民健身房等服务空间。
改造提升市政便民设施
建设中小学幼儿园家长等候区;对区内5个公园进行设施更新、道路维修、苗木栽植等;对城市部分主要道路破损路面进行维修改造;实施环境卫生设施更新改造建设,更新300个城乡生活垃圾容器。
完善农村医疗生活保障体系
对全区10处村卫生室进行改造提升,并在全区所有村卫生室开展6S管理,加强医生业务培训。
优化社会治安体系
实施立体化云防控视频监控补点建设及信创国产化替代;实施平安街道建设,对雪亮工程监控、高空瞭望设施进行安装和维护维修。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新建城市书房1处,开展文化惠民活动。
应急体系能力建设
实施“除隐患,保平安”服务建设,提高人民群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就业创业扩容提质
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700人次,开发就业困难群体城乡公益性岗位170个,举办各种招聘活动60场以上,实现扶持创业750人次。
实施城镇供热“温暖工程”
建设4处地热能源站、地热井以及泵房、变压器、热力管道等配套工程,推动地热供热加速建设。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11件)
仙河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
对仙河镇2个小区居民楼进行改造提升,主要包括外墙保温、修补坑洼路面等,对镇域内21个住宅小区的监控进行改造提升。
老旧供暖管道维修改造和燃气安全提升
对2处老旧供暖管道进行更换,2处沿街商铺供暖管道维修;完成开发区范围内沿街商铺非餐饮用户“瓶改管”工作。
就业创业扩容提质提升
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200人;新开发城乡公益岗50个;开展招聘活动20场以上;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200人。
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提升
完成振东村和卫东村卫生室“五有两全三提升”改造,规范化培训乡村医生1名,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依托东营港中心医院建设总床位70张的失能失智及长护险医养康复中心,配备设备、床、网络等;依托仙河镇卫生院,建设智慧康养平台,实现居家智慧康养的“软件——硬件——服务”一体化发展。
特殊群体困难群体救助能力提升
提高特殊群体补贴标准,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增发养老补贴50元/人/月,独生子女伤残户增发医疗保险200元/人/月,独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每人增发养老金300元/月;实施“救急难”慈善救助,做大做强“救急难”基金,深化商业保险参与社会救助模式,对因意外事件或突发重大疾病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实施急难救助;开展“荧(营)光行”关爱行动,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深化“荧(营)光行”关爱行动,对低保、特困、孤困儿童等44名困难群众开展走访关爱、帮包联系等服务。
校园安全提升
建立校园防欺凌综合监管软件平台,安装应急一键报警器、报警服务器、紧急报警管理主机;为6所学校幼儿园消防控制室配备专业值班人员,实行24小时值守;建设校园周界防护工程,配备周界防护摄像机、硬盘录像机、交换机等设备。
家庭学前教育扩容提升
在团结、东苑社区开展0—3岁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每处每年开展24期,共48期;实施幼儿园设施及场地提升项目,对全区6所公办幼儿园的游戏场地改造提升6个,规划建设市级游戏实验园4个,购置配备完善幼儿游戏设施。
便民服务能力提升
在兴安路建设一处满足约92户商贩使用摊位及104处停车位的便民市场,为流动商贩提供固定摊点;更新城乡生活垃圾容器1380个;新建20处充电棚,对全区住宅小区内的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实行与居民家用电同价的运营政策;对全区8个住宅小区的122部楼宇电梯加装智能阻止系统,制止电动车及蓄电池进电梯入户。
公共交通多元化出行提升
引进网络预约出租车;对仙河汽车站进行改造提升,主要包括建筑物翻新、外墙防水等。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整治提升
强化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对兴港路和兴凯湖路及附属设施定期开展保洁养护;城市基础设施整治提升,对兴港路部分路段进行集中维修,对兴凯湖路桥进行拆除重建,同时,对全区道路路面坑洼、设施破损及部分水系沿岸步道花砖破损脱落进行维修维护;对北京师范大学东营实验学校附近道路、交通、停车场、景观、排水等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在学校东门对面修建总面积约11000余平方米的汾河路停车场,设置306个停车位;规划城市支路淮河路,全长385米。
文体惠民能力提升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展“进千村乐万家”文化惠民演出60场次;全年完成“一年一村(社区)5场戏”公益服务目标及“欢乐黄河口”等文化惠民活动;建设活力文体小镇,对临港产业园文体中心进行修缮;组织开展匹克球等文体比赛,举办匹克球运动培训课程;聚焦文体公共区域阵地提升,修复仙河影院北运动场地等文体阵地,在西海公园、植物园等新建健身步道,配套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等40余套;为15个小区更新配置健身器材75套,在全区配套20套儿童游乐设施。
(记者 杨建雨)
打开“爱东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