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东营

官方移动发布平台

听新闻

奋楫搏浪启新程 共建幸福新油城——东营区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东营网-东营日报

2025-01-16 08:55

舒朗大气的城市环境 

爱东营讯 1月11日至13日,2025东营区两会如期举行,成为东营区广大干部群众关注的焦点。

会场内,“发展”成为今年区两会热议的主题。过去一年,东营区产业能级加速提升,动力活力持续迸发,都源于持续推动发展带来的硕果。

会场外,尽管正值隆冬,但在一个个产业园内,落地项目正如火如荼加紧达产上线;企业生产车间,流水线工作紧张有序;农业生产基地果蔬大棚内,农产品被挑选装箱,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到省内外……一个个火热的生产建设现场,生动诠释着东营区高质量发展带来的精彩“蝶变”。

潮头登高再击桨,无边胜景在前头。新程已启,东营区将持续加力提速“六条赛道”,纵深推进实施“五大攻坚”,高效抓牢抓实“四项重点”,持续以高质量发展推动活力幸福新油城的魅力嬗变。

第十七届中国(东营)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展览会成功举办。

东营市算力中心项目已正式投入运营。

锚定“六条赛道”,蓄积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前不久,2024年度山东省瞪羚企业名单公示,东营区共有18家企业入选,1家企业通过复核。一年里,东营区瞪羚企业“结群涌现”,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无限动力。

作为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瞪羚企业,高成长性在威飞海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体现得尤为明显。自2022年以来,威飞海洋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浅水水下采油树系统开发项目在渤海海域锦州31-1气田点火成功,成为我国首家率先完成海试和工程化应用的企业,成功打破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威飞海洋生产制造中心总经理徐建让介绍说,“公司海外订单量充足,今年全年的生产计划已经排满。”目前,威飞海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已在全球设立3家海洋装备研发中心及生产制造基地,服务遍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4年,东营区总投资83亿元的32个高端装备项目顺利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入选国家级试点。

东营区化工产业园汇聚了41家工业企业,其中4家进入中国石油化工500强和省工业100强,占据东营区工业产值的“半壁江山”。近年来,东营区化工产业园聚力提升园区承载力和内生动力,推动东营区高端化工赛道结硕果。东营区发改局局长成绍敏表示,2024年,东营区加快聚链成群、集成突破,亿科ABS改性、海科生物基航空燃料等项目竣工投产,石油钻采专用化学材料产业园落地项目10个,胜利石化总厂高标准完成船燃设施改造,350万吨产能实现在地贡献。

同时,东营区还不断加力提速未来产业赛道,构建起“2+5+N”未来产业特色发展体系,东营高新区纳入全市“能源+”未来产业先导区规划布局,天东制药肝素钠原料药市场占有率稳居全省第一,海科新源锂电池电解液溶剂全球市场份额占比超过35%,省内首台1300标方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下线投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集群入选省未来产业集群。

在城市经济赛道,东营区持续加力提速,新引进京东家电家居旗舰店等新模式新业态项目8个,税收过千万元楼宇达到16栋,抖音集团中国内容质量与用户体验中心投入运营,亚通石化总部建成启用,新大集团总部及新材料产业研究院主体完工,云科汉威入选省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公司获评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全区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8%。

在现代农业赛道,东营区建成省级农作物新品种展示评价中心,试种耐盐碱作物新品种120个,山海间智慧农业园培育出全国首例耐盐碱蔓越莓植株品系,海勤供应链、胜大分公司跻身中国农业企业500强,“地热能+农业”“村企联建、以工促农”乡村振兴模式走在全省前列,“吕乡田园”“龙居甜源”分别获批创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达到128个。

在文旅康养赛道,嘎嘎奇想岛、吕剧艺术中心建成运营,第二届河海音乐节、“南北双庙会”等大型文旅活动精彩上线,黄河口龙舟赛升级为国家级体育赛事,《迎风的青春》《法医秦明》等热剧在东营区取景拍摄。德康宁、揽翠湖大型医康养中心建成投用,鸿港医院完成综合医院向老年专科医院转型并获评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

耿井湿地之柳岸荷塘区成为群众“网红打卡地”。

东营吾悦广场等商超加力提速城市经济。

聚焦“五大攻坚”,让群众尽享发展红利

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

在东营区,越来越多的“高龄”小区华丽变身,实现了“逆龄”蜕变。去年,东营区共对10个老旧小区和27.1万平方米城区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后让人耳目一新,和之前完全不一样了,我们亲眼见证了小区‘脱胎换骨’的变化,感谢党委、政府为我们居民做的一切。”文汇街道建安小区居民杨怡宁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老旧小区改造是东营区持续深化城市更新集中攻坚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东营区持续深化城市更新、创新驱动、改革开放、生态环保、基层治理等“五大攻坚”,一以贯之推动既定重点任务落实落地:

——持续推动城市更新,加快韧性城市建设,“城市大脑”完成8个行业信息归集,新增智慧停车泊位243个、智能充电桩1532个,省级智慧社区达19个,3条“断头路”实现畅通,城市公园布局日臻完善,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2.1%,一个更有品位的魅力城区正呈现在市民眼前。

——持续深化创新驱动集中攻坚,在新加坡设立全市首家省级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新增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37家,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专精特新、瞪羚、创新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136家、31家、225家。10套产品入选省级首台(套),7个项目入选省级首版次产品名单。引进各类人才9000余人,是全市唯一入选省人才引领县域高质量发展试点县区。

——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关键领域破冰突围,争取国家级改革试点5项、省级试点17项,19项改革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以“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为牵引,在全市率先推出9个“一件事”服务场景,1459项政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

——持续深化生态环保集中攻坚,扎实推进沿黄生态长廊建设,实施污染治理项目10个,主要河流断面稳定达到V类水质,环境空气综合指数同比改善4.2个百分点。全域建设“无废城市”,申报创建“无废家庭”32个、“无废小区(村居)”22个,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

——持续深化基层治理集中攻坚,全面擦亮“新志愿·融治理”发源地招牌,用活“老石油”“山石青年”等基层治理力量,打造活力场景12处,推动形成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

西城万达街景。

紧盯“四项重点”,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抓重点,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去年以来,围绕最具支撑性、保障性的“四项重点”任务,东营区聚焦聚力、全力抓好,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为打造活力幸福新油城做好保障。

项目建设是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2024年,东营区升格区重点项目服务中心,系统构建“顶格统筹、闭环管理、平台晾晒”项目推进机制,协同抓好“两重”政策资金落地,创新构建“653”联动招商体系,瞄准北上广深等资源富集区,签约引进总投资313亿元的72个重点产业项目,其中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央企投资项目8个。

油地融合是东营区发展最独特、最鲜明的优势。去年以来,东营区持续深化油地融合,扎实做好油田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后半篇”文章,油地干部“双向挂职”完成揭榜挂帅项目48个,聘任首批油城智库专家17位,50位油田专家到地方企业开展技术攻关。243项政务服务事项前移油田员工服务中心,和谐共赢新型油地关系跨入新阶段。

去年,东营区持续加强民生保障,12件民生实事、34项“小切口”实事落地达效,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6.2%。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发放就业补贴1.6亿元,城镇新增就业9910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退休人员养老金、九类困难群众救助标准稳步提高。

同时,东营区还强化守牢安全底线,毫不松懈抓牢安全生产,扎实开展危化品、交通运输、消防、燃气等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等。

历史的画卷,总是在砥砺前行中铺展;精彩的华章,总是在接续奋斗中书写。未来,东营区将站位全市大局,立足资源禀赋,深化融合赋能,把“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贯穿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坚定不移落实好近年来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思路举措,结合新的形势要求主动求变,提高目标、路径、时机、力度、节奏等匹配度,加快打造活力幸福新油城,奋力谱写高水平现代化强区建设的新篇章。

(记者 陈同磊 通讯员 陈洁瑜)

编辑:景晔

打开“爱东营”看评论

307

相关资讯